如果把老师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他在蚌医,用无私的奉献,把砂砾磨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 题记
石波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为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副教授。他多次在省部级“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在蚌埠医学院被评为首批“512人才培育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
这一张张荣誉证书,不仅见证了他春夏秋冬的辛勤耕耘,也让蚌埠医学院的医工融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潜心教书育人
当初,他放弃了企业优厚的薪资,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炽爱,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他以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投身教育事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
石老师的《医学仪器原理与设计》课程是学生最爱的一门课程。
“水银体温计一定比电子体温计准确吗”,“智能手环测心电靠谱吗”,“AppleWatch是如何测血氧的”,“心源性猝死可以有效预防吗”。每次课,石老师总是用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
在课堂上,他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他一再强调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所以,在他的课堂中,你又会听到,“做医疗器械开发一定要有良心”,“做医疗器械销售要遵守法律合乎法规”。
这么多年来,他很少有过一个完全属于他的周末。他几乎把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指导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上。
有付出就有回报。
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石老师指导学生设计的“心电随身听”获得了铜奖的好成绩。这是蚌埠医学院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挑战杯”国赛现场展示的资格。
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石老师指导学生设计的“新生儿监护体温贴”荣获铜奖。这是蚌埠医学院迄今为止在“互联网+”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疫情期间,石老师远程指导在家中的学生开发“多模智能体温计”该作品荣获2020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
近年来,石老师累计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3项,省级竞赛奖项20余项。
然而,石老师却说,对于他而言,证书只是一张纸片,但是对于学生,这个经历可能是一辈子中的重大事件。
疫情期间,由于都是采用线上教学模式,不方便与学生进行沟通。他就利用自媒体、直播等形式给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
随后,这些教学内容面向全国的大学生开放,单篇文章阅读量累计63万多次。
痴迷科学研究
“科研不一定要做的多大,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好”,这是石波从事科研的一贯目标,也是他一直给学生灌输的理念。
为了获得灵感,他经常亲自到临床各个科室观察,寻求创新点。
他发现,ICU的新生儿,在测量体温的时候,还是使用传统的水银体温计,而且测量的时候体温计还要放在婴儿的背下,每天还要测量多次。他觉得这种测量方式不仅会给宝宝带来不适,也给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于是,他和曹阳博士团队一起研发了一种新生儿监护用的体温贴,该产品入选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创新科技成果展。
他发现,国内的高校和医院在科研中使用的心率变异性分析设备,基本都是进口的,价格昂贵,使用起来又不灵活。于是,他在国内率先开发了便携式心率变异性分析传感器。原本一台需要十几万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几千元就能解决。目前该产品已被国内众多高校和医院用于科学研究。
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做医疗器械开发一定要有良心”,而在现实中他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直以“低成本,服务百姓”为科研目的,拒绝了很多经销商的不合理要求,拒绝了一些企业给他提供的高薪机会。
热心公益事业
能利用自身所长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也一直是石波的人生追求。他非常注重本职工作以外的社会价值,努力增加社会服务功能。
在蚌埠市,石老师曾经自发组织学生团队,在10余个社区开展了以“送健康进社区”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利用便携式心电图设备为百姓进行心脏健康检测,累计服务3000余人。
他说,虽然他不是党员,但是他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亳州市涡阳县神桥村是蚌埠医学院扶贫帮扶联系点。每年暑假,石老师都会跟随医疗团队前往那里,开展送健康活动,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赞扬。
忠诚教育事业,遵守职业道德,秉笃学、精业、修德、厚生之传统,遵精诚为医、团结奉献之精神,怀揣着梦想,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