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技术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igue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独立开课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日常考核、操作考核、实验结果评分,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40%。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普通X线检查(普通X线检查技术、CR/DR检查技术、造影检查及特殊检查技术)、CT、MRI四大部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当前的进展、发展方向和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对影本专业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各种检查技术的应用原理,掌握各种检查技术的检查方式及其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二、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
实验教材: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指导(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第2版),张云亭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李月卿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于兹喜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 X线成像基本因素
【类型】综合
【目的要求】掌握各摄影条件对照片影像的密度、对比度、层次、斑点及失真度的影响。
【实验内容】①影响密度的因素;②影响对比度的因素;③对比度与层次的关系;④影响清晰度的因素;⑤减小影像失真度的方法。
【实验学时】3学时
【主要仪器设备】①X线机;②铝梯;③X线胶片;④暗盒、增感屏;⑤摄影标本;⑥胶片冲洗设备。
【注意事项】①正确使用试验设备。②详细记录实验操作的曝光条件,实验采用的数据,测量方法、结果,胶片冲洗条件。
实验二 四肢骨摄影位置
【类型】验证
【目的要求】①了解X线机的操作及摄影条件的选择;②熟悉各摄影位置的检查目的及摄影方法;③掌握X线照片影像显示的部位;④评价X线照片质量。
【实验内容】四肢骨、关节常规摄影位置。
【实验学时】3学时
【主要仪器设备】①X线机;②屏片组合;③铅号码;④胶片冲洗设备;⑤观片灯。
【注意事项】①正确使用试验设备。②仔细观察X线照片影像的显示情况;分析投照体位、摄影条件、暗室冲洗技术;评价X线照片质量。
实验三 头颅摄影位置
【类型】验证
【目的要求】①了解X线机的操作及摄影条件的选择;②熟悉各常规摄影位置的检查目的及摄影方法;③掌握X线照片影像显示部位,评价X线照片质量。
【实验内容】头颅常规摄影位置。
【实验学时】3学时
【主要仪器设备】①X线机;②屏片组合;③铅号码;④胶片冲洗设备;⑤观片灯。
【注意事项】①正确使用试验设备。②仔细观察X线照片影像的显示情况;分析投照体位、摄影条件、暗室冲洗技术;评价X线照片质量。
实验四 脊柱、骨盆摄影位置
【类型】验证
【目的要求】①了解X线机的操作及摄影条件的选择;②熟悉各常规摄影位置的检查目的及摄影方法;③掌握X线照片影像显示部位,评价X线照片质量。
【实验内容】脊柱、骨盆常规摄影位置。
【实验学时】3学时
【主要仪器设备】①X线机;②屏片组合;③铅号码;④胶片冲洗设备;⑤观片灯。
【注意事项】①正确使用试验设备。②仔细观察X线照片影像的显示情况;分析投照体位、摄影条件、暗室冲洗技术;评价X线照片质量。
实验五 胸部、腹部摄影位置
【类型】验证
【目的要求】①了解X线机的操作及摄影条件的选择;②熟悉各常规摄影位置的检查目的及摄影方法;③掌握X线照片影像显示部位,评价X线照片质量。
【实验内容】胸部、腹部常规摄影位置。
【实验学时】3学时
【主要仪器设备】①X线机;②屏片组合;③铅号码;④胶片冲洗设备;⑤观片灯。
【注意事项】①正确使用试验设备。②仔细观察X线照片影像的显示情况;分析投照体位、摄影条件、暗室冲洗技术;评价X线照片质量。
实验六 数字X线摄影的图像后处理原理
【类型】综合、示教性。
【目的要求】①熟悉图像后处理原理;②掌握图像后处理技术;③观察处理后图像的显示效果,明确图像后处理与影像质量间的辩证关系。
【实验内容】①谐调处理;②动态范围压缩;③空间频率增强;④数字减影。
【实验学时】3学时
【主要仪器设备】①PC机;②平面图像处理软件;③实验模板;④多媒体设备。
【注意事项】①正确使用试验设备。②熟悉应用软件及实验操作步骤。③观察分辨经处理后图像显示效果的变化。
实验七 CT、MRI检查技术
【类型】示教性
【目的要求】①了解CT扫描前的准备、扫描注意事项及设备的工作流程;②了解MRI检查前的准备、检查注意事项及MRI设备;③熟悉CT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参数;④熟悉MRI检查常用的脉冲序列;⑤掌握扫描体位摆位、扫描过程及扫描图像。⑥掌握常见的MRI伪影及其补偿技术。
【实验内容】见习CT、MRI检查技术。
【实验学时】3学时
【主要仪器设备】①CT机、MRI机及周围设备;②正常或异常CT、MRI图片。
【注意事项】①遵守机房规章制度。②尊重带课教师和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