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技术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igue
课程类型:主干课程
总 学 时:72 理论课学时:51 实验课学时:21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本科
课程简介: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研究医学影像成像过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医学影像诊断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增强继续学习的能力及毕业后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研究医学影像成像过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医学影像诊断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增强继续学习的能力及毕业后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高等医学影像专业所必需的医学影像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试验教学和实习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各种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思想教育,逐步形成辩证思维观念,提高临床诊断及科研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知识目标是:
1、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学基础理论知识并能联系实际;
2、掌握X线摄影技术;
3、熟悉数字成像理论基础,掌握改变影像效果的后处理原理;
4、基本掌握CT检查技术基础知识;
5、基本掌握MR检查技术基础知识;
6、掌握各种检查技术的综合应用,了解PACS。
能力目标是:
1、掌握各系统X线平片常规体位摄影技术;
2、掌握数字图像的后处理技术;
3、学会CT、MRI基本检查方法;
4、会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思想教育目标是:
1、培养严谨求实,耐心仔细的工作态度;
2、有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技术;
3、具有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实物、挂图、投影、录象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2、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X线摄影位置部分理论、实训并重,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总论
【掌握】各种检查技术的综合应用原则。
【熟悉】医学影像技术的概念和范畴。
【了解】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第二章 X线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成像基本因素
一、影像信息检测系统
【掌握】屏-片系统的特性曲线。
【熟悉】各影像检测系统的性能。
【了解】屏-片系统、影像增强-电视系统、IP及EPD的构造。
二、影像的光学密度与灰度
【掌握】影像密度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熟悉】X线照片密度的形成;影响/控制影像密度的因素。
三、影像对比度
【掌握】影像对比度概念及表现形式。
【熟悉】物体对比度、X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的概念;影响/控制影像对比度的因素。
四、影像的模糊
【掌握】影像模糊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熟悉】造成照片模糊的因素及原理。
五、影像的失真
【掌握】影像失真的概念及及表现形式。
【熟悉】影像失真的类型及原理。
四、照射野与散射线
【掌握】散射线的概念及散射线对对照片质量的影响。
【熟悉】散射线的产生原因。
【了解】抑制散射线的技术。
五、摄影条件的选择
【掌握】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
【熟悉】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了解】感光效应。
第二节 普通X线摄影
一、透视检查
【掌握】透视方法及相关参数的选择。
【熟悉】透视过程的注意事项。
【了解】透视的临床应用。
二、平片检查基础知识
【掌握】常用解剖术语和摄影体位。
【熟悉】摄影注意事项及摄影步骤。
【了解】摄影前准备。
三、四肢骨摄影
【掌握】四肢骨常规位置的摄影技术。
【熟悉】1、四肢骨摄影的照片质量要求。
2、四肢骨特殊位置的体位及显示部位。
【了解】四肢骨摄影注意事项。
四、头颅骨摄影
【掌握】头颅骨整体、颞骨、副鼻窦及下颌骨常规位置的摄影技术。
【熟悉】头颅骨特殊位置的体位及显示部位。
【了解】头颅骨摄影用体表标志。
五、脊柱骨摄影
【掌握】脊柱骨常规位置的摄影技术。
【熟悉】脊柱骨特殊位置的体位及显示部位。
【了解】脊柱骨摄影注意事项。
六、骨盆摄影
【掌握】骨盆常规位置的摄影技术。
【熟悉】骨盆特殊位置的体位及显示部位。
【了解】骨盆体表标志及摄影注意事项。
七、胸部摄影
【掌握】胸部及心脏常规位置的摄影技术。
【熟悉】胸部特殊位置的体位及照片显示。
【了解】胸部体表标志及摄影注意事项。
八、腹部摄影
【掌握】腹部常规位置的摄影技术。
【熟悉】腹部特殊位置的体位及显示部位。
【了解】腹部体表标志及摄影注意事项。
九、软X线摄影
【掌握】乳腺摄影技术。
【了解】软X线摄影的原理和设备。
第三节 数字X线成像检查技术
【掌握】CR、DR的参数选择与影像效果。
【熟悉】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CR、DR的临床应用;DSA的临床应用。
【了解】数字X线成像技术的发展状况、优点和种类;CR、DR、系统的操作流程;DSA检查技术。
第四节 造影检查
【掌握】泌尿系统的造影检查技术。
【熟悉】其它部位的造影检查方法。
【了解】对比剂的种类及引入途径。
第五节 X线影像质量评价简介
【掌握】主观评价法。
【熟悉】客观评价法。
【了解】影像质量管理。
第三章 CT检查技术
第一节 CT扫描方式的特点
【掌握】CT扫描参数。
【熟悉】CT扫描方式的特点。
【了解】CT扫描方式的种类。
第二节 CT图像特点和影响图像质量因数
【掌握】CT图像特点。
【掌握】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
第三节 CT检查方法
【掌握】各种检查方法的主要用途和优缺点。
【熟悉】各种CT检查方法的概念。
【了解】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应用原理。
第四节 各部位常见病的检查方法
【掌握】各检查部位的常用技术参数。
【熟悉】各检查部位的体位和扫描范围。
第五节 螺旋CT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CT透视
【熟悉】CT透视的主要用途。
【了解】CT透视的概念。
二、动态增强
【熟悉】动态增强的临床应用及主要优点。
【了解】动态增强的概念。
三、两维和三维重建技术及影像后处理
【掌握】重建技术及后处理的主要临床应用。
【熟悉】各种重建技术及后处理的概念和原理。
【熟悉【各种重建技术及后处理的图像表现。
第四章 MRI检查技术
第一节 MR成像基础
【掌握】掌握磁共振图像的对比。
【熟悉】磁共振图像的信号;信号平均和扫描时间。
【了解】产生磁共振信号的基本条件;磁共振图像的空间定位。
第二节 常用脉冲序列及其应用
【掌握】SE、IR、GRE脉冲序列的加权图像、主要优缺点。
【熟悉】各脉冲的工作原理及熟悉扫描参数。
第三节 成像参数的选择
【掌握】与图像质量有关的成像参数。
【熟悉】成像参数的选择。
第四节 流动现象的补偿技术
【掌握】流动现象和伪影。
【熟悉】流动现象的补偿。
【了解】流动状态。
第五节 伪影的补偿技术
【掌握】各种伪影的补偿方法。
【熟悉】各种伪影的产生原因。
【了解】各种伪影的图像表现。
第六节 MRI对比剂的应用
【掌握】对比剂的增强机制。
【熟悉】对比剂的分类。
【了解】对比剂的应用。
第七节 MRI检查的安全要求
【掌握】MRI的安全要求。
【熟悉】MRI检查的安全性。
第八节 人体各解剖部位MRI检查技术
【掌握】基本检查方法。
【熟悉】检查前准备。
【了解】个部位检查方法。
第九节 MRI特殊成像技术
【掌握】各种特殊成像技术的概念。
【熟悉】各种特殊成像技术的图像特点。
【了解】各种特殊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内容 |
课堂讲授 |
实验课 |
小计 |
第一章 总论 |
3 |
|
3 |
第二章 X线检查技术 |
27 |
|
27 |
第三章 CT检查技术
|
6 |
|
6 |
第四章 MRI检查技术 |
9 |
|
9 |
实验教学 |
|
|
|
总 计 |
51 |
|
72 |
医学影像学系影像技术学教研室
2006年5月20日制定
2008年2月18日修订